11月13日,濟源產城融合示范區“十四五”現代能源體系和碳達峰碳中和規劃出爐。規劃明確了推動能源低碳轉型專項行動的主要內容,通過推進太陽能高效利用、風電開發、水電綠色發展、地熱能、生物質能利用,謀劃布局氫能示范應用、新型儲能多場景應用等措施,加快非化石能源發展。到2025年,電力裝機達到735.33萬千瓦,可再生能源發電裝機達到248.04萬千瓦以上,風電、光伏發電裝機成為電力裝機增量的主體,初步建成多元支撐、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現代能源體系。
規劃提出,積極推進太陽能高效利用。堅持集中式與分布式并舉,充分挖掘太陽能資源潛力,不斷擴大太陽能光伏發電裝機容量,以整區屋頂光伏開發試點為抓手,積極推進黨政機關單位、事業單位(學校、醫院、村委會、保障房)、全境工商業用戶及居民住宅建筑屋頂建設分布式光伏發電設施,到2025年,力爭光伏發電裝機容量增加到50萬千瓦。探索煤場、灰場光伏發電綜合治理等發展新模式,提高光伏發電綜合示范效應。支持光伏發電與5G通信、制氫、新能源汽車充電設施等新興領域高效融合。推進建筑物配套建設公用太陽能熱水系統,提高太陽能熱利用普及率,積極開發應用建筑一體化光伏發電系統;推進太陽能烘干等工業化應用和熱利用技術研究。
規劃提出,太陽能產業提質增效。重點發展高性能太陽能光伏玻璃、大尺寸單晶硅、多晶硅、高性能電子銀漿,高性能銀銅納米材料、多晶硅薄膜、非晶硅薄膜等光伏電池組件及材料,推動華美新能源日產800噸太陽能光伏玻璃原片及配套深加工組件項目、龍源新能源光伏組件項目實施,推進星瀚新材料太陽能導電銀漿生產、鴻辛金屬年產1000噸銅銀納米材料等項目的落地。
規劃提出,積極發展各類儲能設施,在新能源建設的基礎上,探索發展各類型儲能設施,發展“新能源+儲能”,新建新能源發電項目應按照不低于“30%裝機容量、2小時”規模配置儲能設備,提高新能源消納存儲能力。不斷拓展儲能應用新場景,推動儲能在電源側、電網側和用戶側應用新模式、新業態,通過共享儲能和分布式儲能并舉,促進新能源發電就地就近消納,保障電力系統供需平衡。
新能源發展重大工程包括:
光伏發電。以整區屋頂光伏開發試點為抓手,積極推進濟源40萬千瓦分布式光伏發電設施建設;重點推進坡頭鎮栗樹溝4萬千瓦光伏項目;加大(中原特鋼、金利金鉛、金馬能源、豫光鋅業)等工業企業光伏發電設施建設力度。
風電。大力推進下冶鎮、大峪鎮、王屋鎮一帶風電項目建設,打造濟源百萬千瓦級風電基地,加快大嶺三期5萬千瓦風電項目、大峪鎮小橫嶺5.2萬千瓦風電項目、大嶺四期10萬千瓦風電項目、大嶺五期10萬千瓦風電項目、大峪鎮10萬千瓦風電項目、下冶鎮10萬千瓦風力發電項目、華能沁北電廠10萬千瓦風力發電項目、坡頭鎮栗樹溝10萬千瓦風力發電項目建設。
儲能。推進濟源經開區增量配電業務“源網荷儲”一體化項目、國電濟源新能源配套獨立共享100兆瓦/200兆瓦時儲能項目、華能沁北電廠75兆瓦/150兆瓦時儲能電站項目、企業用戶側儲能項目、新建可再生能源項目配套儲能設施建設,促進區域內新能源電量的消納。
“十四五”新能源建設重大項目具體如下:
據了解,“十三五”時期,濟源市新增可再生能源發電裝機36.33萬千瓦,年均增速達到7.92%,可再生能源發電裝機占比達到20.94%。
同時,濟源市充分發揮光伏扶貧脫貧帶動作用,建成光伏扶貧電站22座,光伏扶貧電站規模2523.61千瓦,共關聯貧困戶760戶,戶均配比約3.3千瓦,光伏扶貧運行期年均總收益213.37萬元,成為貧困村集體經濟的重要產業支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