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行業近幾年來的發展歷程,可謂波瀾壯闊、跌宕起伏。以2005年無錫尚德成功登陸紐交所引領的產業化高潮,遇阻于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機,隨后行業開始大起大落。至2009年一度全行業凋敝,墮入歷史低谷。2010年又率先全球經濟復舒,并受歐洲“搶裝”行情牽引而暴發全行業擴張。2011年,非理性擴張惡果顯現,產業鏈供求嚴重失衡,但屋漏偏逢連夜雨,接踵而至的“歐債危機”與美國“雙反”,令行業再遇“極寒”。
雷霆
數度起伏,令光伏業在快速壯大的同時亦“遍體鱗傷”,如今多數企業幾乎只存奄奄一息,急需“良醫”予以救治。 毫無疑問,雷霆是最為了解光伏行業產業化發展歷史的人之一。作為新疆新能源公司的創始人及首任總經理,雷霆在2000年便進入了光伏行業,并于2008年初接受施正榮博士邀請,出任尚德電力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尚德電力”)集團副總裁,分管尚德電力中國事業部,統帥尚德電力在中國市場的業務拓展。 雷霆親歷了這個行業由2000年左右開始產業化以來的全過程,見證了行業幾乎所有的大起大落,對光伏行業有著極為深刻的理解。 日前,記者帶著對光伏行業當前遭遇與未來前景的困惑,在北京專訪了雷霆先生,期望能通過與這位業內著名高管的交流,獲得走出困境的啟示。 記者:您幾乎經歷了光伏產業從零開始到如今規模的全過程,您如何看待這個行業過去這些年的發展?又如何定位行業當下的發展階段? 雷霆:毋庸置疑,過去的十年是中國光伏業有史以來發展最快速的時期。無論其中出現了多少問題,出現了多少反復,但產業化的速度和巨大成長都是不可否認的,是十年前我們根本不敢想象的成就。 十年前我們在想什么呢?那時想的是,什么時候這個行業才會出現兆瓦規模的訂單?十年后會不會有?對當時的我們來說,兆瓦規模的訂單簡直就是一個遙不可及的夢。 可十年后的現在,我們卻是在以百兆瓦為單位計量著訂單。這種規模和局面,大大超出了我們當時的想象極限,那個時候也根本不可能有人預料到十年后行業會發展到如此龐大的規模。 當然,行業在發展過程中的確經歷了很多起伏。但在我看來,無論困難還是輝煌,都是任何一個行業在發展過程中都不可避免的。我覺得,行業過去的這十年,發展應該是絕對主流。 而面對這個行業的未來,應該說不是以30年或50年來計算的,是可以無限長遠地發展下去。因為人類對能源的需求在不斷增長,而我們一直依賴的化石能源卻在不斷減少,甚至已臨近枯竭邊緣。可我們已知的替代能源的發展并不理想,就目前的情況來看,除非有革命性的突破,比如發現更新更可靠更可持續的新型能源,不然太陽能源就將是我們人類社會可持續發展的依靠。按照天文學的觀點,太陽的壽命到現在才剛剛達到一半,還有50億年的壽命,這相對于人類的歷史來說是無窮盡的,而且是免費的。這種能源不去開發和利用gesep.com,我們用什么? 所以,從這個意義上講,這個行業的前景非常光明。而我們現在所處的階段,甚至連初級階段都算不上,不過是才剛剛起步。因為目前全世界的太陽能利用加起來也不到能源使用總量的百分之一,所占份額非常小,當它占到百分之五十的時候是個什么概念?那時的行業規模,會是個天文數字。 記者:在您看來,這個行業眼下面臨的最大問題是什么? 雷霆:任何一個新興行業的發展都會面臨許多的問題,太陽能行業尤其如此。我覺得,行業目前比較突出的問題應該是無序。這種無序,表現在產能擴張上過于激進,造成了產業鏈發展失衡,帶來了供需之間、產業鏈上下游各環節之間不匹配,包括人才、資金也出現失衡。還有就是市場的無序競爭帶來的產業畸形發展。我認為這些是行業目前比較突出的矛盾。 這個問題解決起來比較復雜,不能單純地依靠政府出臺政策去限制,而應該靠市場本身來調節,用市場行為來解決,用經濟杠桿的手段可能會比政策限制更有效一些。行業發展到現在,我們應該更加理性地來看待發展中的問題。不能因為過去的暴利、一夜致富的神話,而看到如今只有微利就妖魔化這個行業,而應該讓這個行業慢慢理性化、正常化。 行業目前最大的發展瓶頸,仍然是成本;其次是上下游之間的技術壁壘,比如電網的接入、承載、消納,以及如何實現電池轉化效率的不斷提高等技術問題;再者,就是人www.gesep.com環保們對太陽能這一技術及其前景的認識,比如它是不是真的能夠代替傳統能源等。 隨著這些問題的不斷解決,光伏業會迎來巨大的發展,在現有產量基礎上實現每年翻番也不足為奇。 當下的中國光伏業,實際上處于一個比較特殊的時期。全球經濟不景氣和歐債危機造成各國補貼減少,對行業的發展和擴張形成制約;同時,美國又祭出“雙反”的競爭手段,這將是一場持久戰,是會影響中國企業在美國市場的銷售的。如果沒有歐洲、美國這些大的主流市場,中國這么大的產能如何消化?這對行業、對政府,都將是一個考驗。 實際上,政府這兩年也已經看到了光伏行業的發展困境,也一直在主動調整政策。比如去年出臺的上網電價補貼政策,使去年一年全國的新增安裝量超過了2GW,相比2010年的500MW翻了幾倍,這是非常不得了的增速。盡管這仍不能從根本上解決行業發展面臨的市場問題,但我們要看到,這畢竟是政府在主動采取措施。而今年國家能源局的規劃更是要達到3GW以上,相比去年又是至少有50%的遞增。如果投資者的積極性足夠高、金融能力足夠強,今年的實際安裝很有可能達到4~5GW,那就更是在去年基礎上翻倍了,這樣的增速在全世界都是沒有的。如果真的達到了這樣的安裝量,那中國就會超過德國、美國,就會成為全球最大的光伏市場。 記者:由于無序,所以行業面臨著洗牌與整合,您怎么看待這個趨勢? 雷霆:洗牌是行業發展的必然,這在今年初已經反映得比較明顯了。我覺得,這次洗牌可能會分幾個層次進行。 首先是那些原本打算來這個行業淘金的人會主動離開,因為淘不到金了;其次是一部分主業不是光伏的公司可能會主動或者被動退出,他們也許的確是想在這個行業長期發展,但目前還沒有做起來,且在人才、成本等各方面又沒有明顯的優勢,這類企業的生存會越來越困難,在這種拼人才、拼資金實力、拼規模、拼技術實力的競爭中,有可能會成為第二批忍痛離開的企業。當然,最重要的是會有一些實力很強的新進入者產生。比如說眼下新進入這個行業的一些“中”字頭、“國”字頭企業,他們既有資本實力和背景,又掌握著人才等各方面資源,盡管由于新進入,他們在技術等方面可能還不夠領先,但卻完全可以通過購并、重組等方式迅速站到第一方陣里去。甚至有些企業在進入這個市場的那一天起就已經是第一方陣里的成員了,比如五大電力集團,比如正準備介入這個行業的一些石油、鋼鐵集團等。 所以,這次的產業重組或者說行業整合,也許各種模式都有,但最終仍是實力決定一切,是依靠實力、資本和資源來說話的。 記者:面對如此嚴峻的競爭形勢,尚德電力這樣的行業領軍企業會如何應對? 雷霆:尚德也在與時俱進。合作才是發展的硬道理,競爭永遠都不是最好的策略,盡管我們無法避免競爭。 我們也在通過對資源的不斷整合來應對復雜的市場局面,比如參與下游電站建設,以電站資源的合作來帶動產品銷售。尚德這些年來的發展,應該說積累了不少各方面的資源,我們愿意充分利用這些資源去展開市場方面的合作,包括可以跟競爭對手合作,只要找到合適的切入點,就不用硬對硬的拼殺,就像在高手之間過招,在談笑間就解決了問題。 今年市場最不正常也最尷尬的一點,就是讓我們感覺到了冰火兩重天。一方面是與日俱增的安裝量,項目動輒就是百兆或幾百兆的規模,這種增長熱火朝天、如火如荼。而另一方面卻是產品價格一路下行,沒有最低,只有更低,讓人感受到如嚴冬般的寒冷。 在這種冰火兩重天的環境里,大多企業的日子都不會好過,沒有哪個行業會是產業鏈一端的日子很好過而另一端的日子卻很難過,這種局勢不可能持續,因此需要行業里的企業都能夠自律,能夠客觀的去反映和表現自己,而不是一味以低于成本的方式去惡性競爭甚至是自殺式競爭。 記者:那么中小企業的出路呢? 雷霆:每個企業都有不同的背景,所以很難籠統地說怎么做才好。但可以肯定的是,在成本、技術、資金和人才這些方面,不管是什么樣的企業,都必須自己去打造自己的競爭力,去建立自己的競爭優勢,不然就真的很難有前景。簡單的說,在跟行業第一方陣里的大佬們的競爭中,因為你規模小,那就要發揮你輕快靈活的特點,把你的優勢發揮出來,找到亮點,讓市場接受,你就可能會獲得生機。 可以確定的是,這個行業的確前景無限,但這是有時間概念的,是需要過程的,關鍵是你能不能捱得過這個時間,是不是能夠活著等到那一天的到來。這個行業的波動性很強,但無論是高潮還是低谷,都有活得很好的企業,也都有活不下去的企業。 記者:這個產業的周期性有什么規律可把握嗎? 雷霆:任何產業的發展都會有自己的軌跡,光伏產業也不例外。我認為這個產業的周期性跟兩個因素有關。 第一是跟我們國民經濟的五年規劃模式有關。每個五年規劃中的第一年,基本都是在做規劃、拿方案,資金也還在落實中,因此多數行業都會處于蕭條狀態;而到了第二、三和四年的時候,就要趕緊完成投資,不然目標無法實現,這時行業開始蓬勃發展;再到第五年時,就是收尾了,行業也跟著開始冷下來。中國經濟的發展曲線非常典型,基本上跟政策曲線吻合,太陽能行業當然也不例外。 第二,這個行業不是一個獨立于世界的行業,當然不可避免要受到國際經濟變化的影響。事實上,這個行業是先有國際市場再有中國市場的,目前也仍是國際市場遠大于國內市場,因此國際市場的任何變化都會帶來影響,都有可能帶動行業波動。 記者:那么,您怎么看待國際貿易壁壘對光伏行業的影響? 雷霆:這個問題不太好講。如果把它看成是一個單純的經濟問題,那它就只是一個貿易壁壘和貿易戰。但這種貿易戰的背后,往往隱藏的是政治原因。當這兩者交織在一起的時候,就很難說清楚對方到底是什么目的,是真的要把你堵在門外呢,還是有別的什么想法,很難判斷。 拿美國的“雙反”來說,全世界好像只有美國人認為賣給他便宜的東西是錯誤的,必須要賣給他貴的才是好的。可世界上有這么傻的人嗎?所以這是一對矛盾,邏輯上講沒有這樣的人,但實際上他就是這么做的。美國大約有百分之七十的光伏企業也反對這種做法,這說明美國的光伏企業界也并不想要貿易戰。 因此,貿易壁壘的形成,或許有各種各樣的原因。但不管是什么,這種貿易戰對中國的企業確實有影響,也對對方的企業有影響,這會是一個兩敗俱傷的局面,其實沒有贏家。 記者:為了應對困境,大家都往下游去投資電站,希望通過創造下游的需求來消化上游的過剩。但問題是,在國內投資電站能盈利嗎? 雷霆:從經濟模型上講,在國內投資電站完全可以賺錢。從目前一元錢的電價和建設成本來計算,達到8%的資本金收益率完全沒有問題。但最終能不能賺到錢,每個電站的情況是不一樣的,這要看你的訴求是什么。 如果你的資金原本就閑置著,你也不圖什么巨額投資回報,只是圖長期的穩定收益,那就完全可以去投資電站,因為其收益是有國家保障的。只要算好賬,做好每個環節,每年獲得8%、9%或10%的回報都有可能。但如果你希望每天都翻番地掙錢,那投資太陽能電站肯定滿足不了你的需求。 當然,目前的政策可能還有很多細節有待完善。比如上網電價執行多少年、一元錢電價持續多久以及并網接入審批程序等一系列問題,其中還有一些不能確定的因素,還需要政策不斷細化。 但對以制造業為主的上游企業來講,去投資電站就只是權宜之計了,目的還是為了拉動產業發展,為了產品銷售。因為制造業企業依靠的是資金的周轉來獲得生存和盈利,如果去大量投資下游電站而把有限的流動資金都固化了,那企業可能就麻煩了。 記者:去年青海格爾木地區實現了GW規模的安裝,據說目前面臨的最大問題就是發了電也送不出來,您如何看待國內光伏應用的模式問題?是大型荒漠電站更適合,還是屋頂或是別的方式? 雷霆:格爾木的光伏電力不是送不出來的問題,而是因為這1GW的電站集中安裝在了格爾木這一個點上,而當地電網的負荷卻不大,從網架結構和電力配置上接納不了這么多的太陽能這種不穩定能源。 對電網來說,原來的電力設施的設計,考慮的是整體用電、支流用電這些電網的結構問題,在規劃上沒有考慮到會有這么多太陽能電力的接入和消納問題。所以,突然有這么多的電流集中在一個點上,雖然都是合格的電能,卻不是電網一下子就能消納的。 但這不是個致命的問題,只需要對當地電網稍加改造,就能很好地解決。 太陽能發電和風電不太一樣,風電還會有一些“棄風”現象,比如當電網不需要那么多電力不讓其上網時。太陽能發電基本沒有這個問題,它的發電曲線跟我們的用電曲線是基本吻合的,白天用電多的時候也正是太陽能在發電的時候,而太陽能不能發電的晚上也正是用電少的時候。因此,這對電力調度來說實際上影響不大,在技術上也沒有什么特別大的問題。關鍵是太陽能發出的電力要盡可能穩定、可靠,對電網的安全沒有影響。 太陽能光伏應用無非有這么幾個方面:一是并網輸電,從并網的角度講,大型荒漠電站無疑是最經濟最具有規模效益的;二是與建筑結合在用戶側的并網應用,這種方式可以自發自用,減少了對電網的依賴,這個市場也很大,只不過在國情、制度或者應用技術方面還有一些問題有待解決;第三個應用方向現在還不太明顯,但很快就會發展起來的,就是獨立的太陽能電力應用,也就是既不向電網賣電也不用城市屋頂,而是建成獨立的離網型電站來滿足生產需要,或者把太陽能電力直接轉換成別的利用形式,比如充電樁、制氫或者海水淡化等,或者像科幻小說中描寫的那樣把太陽能制出的氫儲在燃料電池里做成能量塊,然后可以在超市中出售——這完全有可能在不久的將來成為現實。 記者:您如何看待這個行業流行的全產業鏈模式? 雷霆:判斷一種商業模式是不是好,要看它能不能適應發展需要,適應的就是最好的。 從客觀上來講,全產業鏈模式是產業發展過程中的產物,其根本的原因是由于資源短缺。過去因為擁硅者為王,所以大家都在硅料上去做文章,都希望自己能夠解決原材料短缺問題。這種哪個環節弱了就沖到哪個環節去的做法,在短時期內規模不大的情況是可以的,但當企業發展到了一定規模時,這條路肯定走不下去。原因在于:第一,這種模式需要的資源量太大,很難有企業能夠從頭到尾配置那么多資源;第二,就算有企業能夠實現這些資源配置,但肯定無法將成本、技術、人力和規模效益等環節都做到最好,其中一旦出現短板,企業運轉就會出現大問題。 所以,當產業發展到一定規模的時候,專業化分工依然會成為必然。專業化有利于把每一個環節做精、做優,把成本做到最低,能夠形成規模優勢,可以帶來人才、資金、技術等各方面資源的聚集,最后形成規模效益。目前只是因為一些資源還比較短缺,上下游還不是十分匹配,特別是良性的市場機制還沒有形成,因此很多企業也是被逼無奈才往上下游延伸,才形成這樣一種愈演愈烈的發展模式。 記者:現有的光伏技術能支撐著這個行業走多遠? 雷霆:任何技術的發展都會經歷一個不斷完善、不斷更新換代、不斷產生新的技術來替代過去舊有技術的過程,光伏當然也不例外。 光伏技術在不同時期存在的合理性,不應以從太陽中獲取能量的絕對比例來衡量,而應取決于它是否能夠從經濟性、安全性、科技性和環保性等各方面滿足當時社會的需求和現實條件。這是最重要的核心要素。如果滿足,它就有繼續存在的價值和繼續發展的空間。 目前來講,成本仍是阻礙光伏產業大規模發展的最重要因素,畢竟這個行業的發展還需要大量政府補貼。當有一天光伏不需要補貼而跟其他能源一樣平價的時候,才真正具備了競爭優勢,才有條件去替代現有能源,這是非常重要的前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