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訂閱社區雜志 |
【訪談】訪中國企業評價協會副秘書長李春偉 |
(時間:2011-6-29 8:56:14) |
圖為中國企業評價協會副秘書長 李春偉
《中國高新技術產業導報》:從您所在行業來看,我國企業近幾年來知識產權保護的意識是否在增強。企業的創新意識是否也相應的水漲船高? 李春偉:有觀點認為科技研發投入占GDP的1%-2%,只能模仿;投入2%-3%只能吸收;只有超過4%以上,才具有創新能力。您認為目前我國企業和政府在創新領域的投入和扶持力度是否足夠?在知識產權保護方面還需要做哪些功課? 科技研發投入(R&D)是企業自主創新最重要的條件之一,沒有投入就創新就無從談起,因此,根據研發投入指標去衡量企業的創新能力有一定的道理。據中國企業評價協會在中國企業自主創新TOP100評價調查發現,2009年我國最優秀的創新型100家工業企業平均研發投入強度為4.59%,比較2008年的3.8%有大比例的提升。而“2009年中國制造業500強”企業平均投入強度僅為1.63%。數據對比表明我國企業間研發投入高低差距明顯。對比世界500強企業,其研發強度在5%-20%之間,微軟、英特爾、AMD、甲骨文等世界著名企業研發強度超過了14%,我國優秀創新企業研發經費投入強度還有待進一步提高。政府在企業創新中的作用主要為財稅、經費、補貼等優惠政策支持,起到的是引領和帶動作用,政府支持固然重要,而且我國政府對創新企業的支撐政策越來越好,力度也越來越大,但政府不可能面面俱到的去幫助企業解決所有問題,因此,企業自主創新還是需要企業自身更多的投入。 目前,自主創新成果保護體現在專利注冊保護、商標注冊保護、版權、設計等。我國企業首先要做好的是知識產權保護標的注冊,運用好知識產權保護政策注冊企業成果。其次是要利用好法律武器維護企業知識產權權益,現今加入《巴黎公約》的成員國有172個,加入《伯爾尼公約》的有163個成員國,世界貿易組織有153個成員國,這些知識產權的國際公約已經在很大范圍之內協調了世界各國的知識產權法律制度。企業在維護自身權益上要學會利用法律武器。 《環球時報》:您如何看待中國企業自主創新水平在世界上的地位? 李春偉:首先,我們要明白衡量我國企業自主創新水平的主要標準是什么?很多人可能認為是專利申請量和授權數。還有人認為是研發投入、人才培養、創新機制建設水平等等。但這些都不能說是衡量自主創新水平的主要標準,而只是企業要尋求創新的必要條件。創新水平的真正衡量標準是企業自身能夠創造自主創新條件的基礎上,完成自主創新產品生產,成功實現市場化,并得到市場認可的程度。換言之,就是企業通過創新實現的銷售收入規模。 近年來,我國從政府到企業都對自主創新給予了高度的重視,在自主創新方面的研發投入、專利申請、人才培養等都取得突破性的進展。據中國企業評價協會在中國企業自主創新TOP100評價調查發現,2009年我國最優秀的創新型100家工業企業平均研發投入強度為4.59%,比較2008年的3.8%有大比例的提升。據國家知識產權局的統計,2010年我國專利申請數和授權數分別是1222286件、814825件,分別同比增長了25.15%和40.01%。這些發展成果說明了我國企業自主創新方面取得長足的進步。那么,我國自主創新水平在世界上的地位如何呢?單從研發強度比較,世界500強企業研發強度在5%-20%之間,微軟、英特爾、AMD、甲骨文等世界著名企業研發強度超過了14%,可見我國企業要走出國門與之競爭,還有很長的路要走。這僅僅是我國企業在自主創新條件上與國際企業的橫向比較。 我們再說說之前提到的衡量標準的問題,也就是量化的銷售收入。企業品牌是市場認可度最貼切的評判標準之一。根據世界品牌實驗室發布的2010年世界品牌500強顯示,美國占據500強中237席,是當之無愧的品牌強國。法國以47個品牌數位居第二,日本以41個品牌入選席位排名第三。而中國僅有17個品牌入選。中國入圍的品牌是諸如:央視、中國移動、工商銀行、國家電網等資源壟斷型企業或機構,它們聚集了全國的資源,是規模上巨大,并非由創新帶動的市場認可。這些數據顯示,中國品牌目前還難以滿足發達市場對品牌差異化的要求,在國內形成的品牌價值無法復制到國外,同時中國缺乏國際水準的企業創意和品牌管理人才。 從這一系列的數據比較分析中我相信我們看了以后心理都會比較清晰的判斷出我國企業自主創新水平到底是處于什么樣的地位了。 《環球時報》:我們倡導自主創新已經許多年,您認為在哪些方面還需要繼續努力? 李春偉:我國自主創新講了這么多年,也做了這么多年,其實大家基本都了解創新從國家到企業,以企業為主體實現創新。國家要倡導創新、創造環境、培養人才、改革機制等等,企業要加強投入、完善機制、吸收人才等等。這些我想都是大家聽得比較多,也報道了很多的創新基礎條件。 這些基礎條件固然是必要的,但是我想還有更加重要的方面。建設創新型國家,國家要出戰略性的政策,最終要落實到企業,企業承擔著創新的重任。我要談的是企業如何利用好國家的創造的創新條件,去完成好微觀創新的問題。而要做好微觀創新,就要搞好企業人的創新思想建設和創新執行力建設,并使其有機結合。企業要取得自主創新突破性成績,我認為需要做好以下幾點: 第一,企業不能為了創新而創新; 企業要從思想上重視創新,但不能盲目創新。要結合自身人才隊伍、科研實力、管理等方面的實際情況,分析面臨的外部的競爭環境以及行業形勢,制定突出創新的發展戰略與規劃,做出前瞻性的創新決策。要經過系統籌劃、科學安排,相應出臺涵蓋創新體系建設、技術發展、知識產權保護、成果轉化、創新團隊打造、人才培養、創新文化培育等支撐和保障創新戰略實施的系列舉措。 企業在考慮創新投入時,雖然要大膽投入,但是不一定資金投入越高越好,創新一定要講究科學性,不能盲目創新。企業應該正確把脈自身運營情況,根據企業當前的實際能力,找準創新方向,尋找到有利于企業發展的創新投入黃金分割點,盡力做出準確的創新投入選擇。切忌為了創新而創新。 第二,對國家宏觀政策,企業要學會自我微觀調節和矯正; 我國的建設創新型國家戰略,制定了在國家投入、財稅、補貼、打造創新示范區等一系列助力創新的優惠政策,營造了良好的創新氛圍。在這種宏觀性政策大環境下,給企業自主創新帶來的很大的發展機遇。但是每個企業都是個有差別化的主體,企業要善于辨別與其它企業和行業間的差異,形成具有自身特點的創新之路。國家宏觀政策是國家基于全局考慮的政策,具有指引創新發展方向、調控國家創新局面的特點,宏觀政策不可能對所有企業都面面俱到、覆蓋所有企業在創新中遇到的問題,甚至有些可能會出現政策誤區或偏差,這就需要企業有自我微觀的調節能力、矯正能力。企業只有培養好自我調節能力和矯正能力,才能在市場經濟環境下更好的做好自主創新工作。 第三,企業要創造自主創新的條件; 企業是創新的主體,一個國家的創新能力如何,就要看這個國家的企業創新水平如何,所以我們的自主創新把重點放在了企業的身上。企業要創造良好的創新條件,才能做好創新工作。如:企業官產學研的合作、企業內部創新機制建設、企業研發投入、人才培養等。有了創新的條件基礎才能有創新成果。 第四,要建設企業創新文化; 創新文化的建設是企業創新執行力建設的基礎。 創新文化建設的過程,實際上就是一個企業活力激活的過程。創新文化要求企業員工在工作中創新,同時要求企業管理層在管理中創新,并且以寬容,支持的態度去鼓勵創新。 創新不能特指某一個時間段,應該作為一種文化,長期作用于企業。企業要營造一種有利于創新的文化氛圍,鼓勵創新;要以提升企業創新能力為目標;要通過環境氛圍的營造、創新激勵機制的建立,實現從觀念引導到行動執行。 《環球時報》:您如何看待自主創新與知識產權保護的關系? 李春偉:自主創新指的是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創新,那么知識產權保護從一定意義上講就是保護自主創新的成果。 自主創新能夠促進企業技術更新,促進企業提升管理水平,提高產品生產水平,提高企業核心競爭力。企業自主創新成果應該得到有效的保護,才能保證企業的核心利益不被侵犯。自主創新成果應該是小范圍的享有,具有一定的競爭性和排他性,大多不能成為公共產品,只有這樣才能體現出創新給企業帶來的價值,否則創新對企業來說,是沒有多大意義的。 目前,自主創新成果保護體現在專利注冊保護、商標注冊保護、版權、設計等。我國在提倡自主創新建設創新型國家的同時,制定和實施了國家知識產權戰略對自主創新成果加以保護,可見建設創新型國家需要自主創新和知識產權保護兩條腿走路。只有保護好知識產權才能使自主創新成果價值得到體現,創新積極性得到延續,創新群聚效應得到發揮,創新型國家的建設才能得到強有力的支撐。
|
|
|
|
推薦圖片 |
|
熱點文章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