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訂閱社區雜志 |
國網江蘇電力運用數字化手段提升線損管理水平 |
(時間:2022/11/2 15:35:05) |
10月17日,國網江蘇省電力有限公司線損數據智能分析系統線損異常成因分級分類模塊提示:南通海門10千伏染織線持續非經濟運行,線損率大于6%。分級分類模塊將該線路標記為“Ⅱ級-線變關系異常”,確定了線路上兩臺線變關系異常配電變壓器的位置,并提示工作人員需要進行現場核對分析。當天,南通海門區供電公司員工趕赴現場,發現兩臺配電變壓器的桿號與圖紙不符,立即進行了調整。經過治理,10月18日,10千伏染織線日線損率下降至0.04%。
今年,國網江蘇電力推廣應用線損數據智能分析系統線損異常成因分級分類模塊,顯著提升了電網線損異常診斷效率。該公司充分利用自身技術優勢,運用數字化手段,優化線損管理工作中的治理優先級、區間合理值、現場時度效,完善降損策略,最大限度挖掘降損潛力、提升降損效率。
分級分類處理線損異常
江蘇電網存量的線損異常問題成因類型較多,治理難度不同。能否準確判斷哪些異常問題需要優先處理,直接影響線損治理效率。
“在配網線損治理中,因數據、通信等原因造成的線損異常比較容易解決,但對實際降低線損電量作用有限。因偷竊電、重過載等原因造成的高負損問題能有效降低線損電量。但這類高負損問題又存在分析原因困難、處理周期長的情況。”江蘇電科院系統中心副主任周前說。
今年,國網江蘇電力聚焦高負損線路和臺區,建立分級分類機制,提升高負損線路和臺區線損異常情況的處理優先級。
4月起,江蘇電科院深入剖析線損問題的重要性及解決方法的難易程度,對不同類別的線損異常問題進行分級分類,開發了線損異常成因分級分類模塊。該模塊部署在線損智能分析與降損決策系統中,可智能識別全省配電線路的負荷轉供、超容用電、重過載等異常情況,并通過聚類分析,將全省配網線路線損成因按優先程度分成了Ⅰ~Ⅳ四級共22小類成因。
“Ⅰ級問題共5小類,是由管理原因導致的嚴重影響效益的損耗問題,如偷竊電、表計缺相等問題,需要優先處理。Ⅱ級問題共6小類,是客戶臺賬、換表記錄等關系到電網數據質量的基礎數據維護問題。Ⅲ級問題共7小類,為設備老舊、負荷分布不均等需降損改造的技術問題。Ⅳ級問題共4小類,為偶發通信傳輸問題。”周前介紹,“分級分類模塊應用后,運維單位可以優先處理級別高、緊迫性強的線路異常,提高處理效率。”
5月初,線損異常成因分級分類模塊在淮安、南京、宿遷3家地市供電公司試點應用。目前,該模塊已在全省推廣應用,截至9月底已累計診斷出Ⅰ類問題1387項、Ⅱ類問題7310項、Ⅲ類問題3580項、Ⅳ類問題2423項,診斷準確率超85%。
動態靈活制訂治理目標
江蘇電網目前在運低壓臺區有62.23萬個。以往,臺區線損考核管理采取“一刀切”的工作模式,無法為不同類型線損異常臺區精準制訂降損策略。
國網江蘇電力持續深化技術創新應用,融合用電信息采集系統、營銷業務系統、設備資產精益管理系統等業務系統基礎數據,推行“一臺區一指標”管理模式。該公司按照“一臺區一指標”計算臺區線損率,動態調整每個臺區的線損治理目標。
由于臺區線損率計算結果直接影響每個臺區的具體治理策略,線損率計算模型的科學有效性尤為重要。為此,國網江蘇電力不斷優化算法,探索建立臺區線損合理區間算法模型,逐個計算臺區每日的標桿值、合理上限值、合理下限值。目前,該公司所轄臺區賦值率100%,賦值偏差在±1%區間的臺區占全部臺區的84.18%。
結合新的算法模型治理線損的效果立竿見影。南京南湖區臺園3號主變壓器臺區7月20至30日的實際日線損率在3.0%~5.0%區間波動。按照日線損率判斷,該臺區日線損率在-1%~5%區間內就屬于合格臺區。然而,根據臺區線損合理區間算法模型計算,該臺區“一臺區一指標”的日線損率合理區間應在1.06%~2.31%之間。該臺區被診斷為線損不合格臺區。7月31日,診斷結果通過用電信息采集2.0系統中的線損率越限智能診斷功能模塊,以工單形式下發到南京供電公司相關臺區經理的移動作業終端。臺區經理接到工單后前往現場核查,發現該臺區一用戶存在繞越計量裝置用電的竊電行為。臺區經理與屬地公安機關一起查實了用戶的竊電行為,并要求用戶現場整改接線。8月1日,該用戶的用電數據計量恢復正常后,臺區的日線損率降至0.46%,在合理區間內。
1~9月,國網江蘇電力應用“一臺區一指標”管理模式,發現超過3000個日線損率在合理區間內的線損異常臺區,發現繞越表計竊電等造成線損異常的事件2635起,總計減少電量損耗853萬千瓦時。
合并派單提升處置效率
10月21日,啟東市供電公司臺區經理龔飛通過用電信息采集2.0系統收到了所負責臺區的線損運維工單。他立即前往現場核查,并在兩小時內完成了異常處理。這得益于用電信息采集2.0線損自動派單功能。
以往,臺區線損管理人員需要在多個業務模塊之間切換查看數據,從中篩選異常信息,并反復現場排查,才能鎖定線損異常原因。這不僅耗費大量時間精力,也對臺區線損管理人員的專業能力要求很高。
7月,國網江蘇電力營銷服務中心研發的線損自動派單功能模塊上線運行。該模塊部署在用電信息采集2.0系統中。“系統針對高負損臺區等重點區域開展分時、分相線損計算,將異常原因精準定位到相、到戶,自動生成線損工單,派發至臺區管理人員。”國網江蘇電力營銷服務中心檢定資產部副主任李悅介紹。
國網江蘇電力梳理、歸納、總結臺區異常原因,將臺區線損異常原因劃分為采集異常、計量裝置異常、檔案異常、用戶行為分析、臺區模型異常、技術線損高共6大類型,以此為基礎梳理出末端問題共計24個異常最小單元,便于線損管理人員開展現場處置。
“以前,我們是被工單‘牽著走’,經常因為不同種類異常的工單重復前往同一臺區現場排查。”鎮江供電公司線損管理專職顧燕南說。如今,線損自動派單功能模塊將不同類型的線損異常處理要求以臺區為單位整合在同一張工單內派發。線損管理人員只需要跑一趟現場,就能核查所有異常。
全環節跟蹤督辦也是線損自動派單功能模塊的優點之一。它可以對整改結果自動校驗和歸檔,對即將超期和已超期工單發出告警,節省了人工管理成本。截至9月底,線損自動派單功能模塊已自動派發2899份工單,臺區線損異常治理效率比模塊使用前提升了50%。
|
|
|
|
推薦圖片 |
|
熱點文章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