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雕像相關欄目>> ●返回首頁 ●返回名人雕像 ●雕刻加工現場 ●石雕設計圖庫 ●國學文化
█名人雕像相關知識閱讀:李時珍生平簡介
李時珍生于明朝正德十三年,西元一五一八年。他的父親—李言聞,是一位醫(yī)生,他的醫(yī)術在湖北蘄州以及附近州縣,頗有名氣,而且他曾經當過「太醫(yī)吏目」的醫(yī)官職務。但是,在舊時的社會裡,一個醫(yī)生不管醫(yī)術多高明,社會地位總是不高,所以,李言聞一直希望透過當時正規(guī)的科舉考試,獲得功名,光宗耀祖。在他的計劃裡,大兒子李思珍,繼承自己的醫(yī)業(yè);而讓較聰明的李時珍參加科舉考試,完成自己一直沒有完成的目標。 李時珍小時候常生病,但又天生好動、好讀書,尤其對于大人們講的各種傳奇故事、珍奇事物,以及父親收藏的那些有圖畫的醫(yī)書、藥書更是有興趣。他也喜歡到田野間採花捕蝶、欣賞大自然的神奇造化。在他的心目中,做一個像父親那樣醫(yī)術高明的大夫,遠比考試作官來的有趣多了。 不過在父命難違的情形下,李時珍開始一次又一次參加科舉考試,十四歲那年考取了秀才,但是之后的鄉(xiāng)試一直不如意。 明朝嘉靖十九年,西元一五四○年,李時珍二十二歲,第三次來到武昌參加鄉(xiāng)試,這次比前兩次更糟,不久前他才剛得過「骨蒸」病,這種病是因為受了風寒,長期咳嗽造成,皮膚會發(fā)熱、而且多痰、全身無力,類似肺炎的病癥。 大病初癒的李時珍不僅難以通過鄉(xiāng)試,甚至幾乎再度病倒。這樣的經驗,對李時珍而言是痛苦的;剜l(xiāng)后,他作了人生第一個重大的決定,放棄科舉考試求取功名的途徑,走自己的道路。這個轉變,使得《本草綱目》這本鉅著得以誕生,進而改變了整個醫(yī)藥學的發(fā)展,影響直到今日。
中國傳統的藥物學,稱作「本草學」,事實上它包括了:花草果木、鳥獸蟲魚、鉛錫硫汞等,眾多植物、動物、礦物的藥學;由于其中大多數是植物,所以稱為「本草」。 大約在秦漢時期成書的《神農本草經》是現存最早的藥物學著作,歷代醫(yī)學家陸陸續(xù)續(xù)也有許多本草著作,時代越后面,人們對于藥物的品種、效用、性質的認識越豐富越深入,可是到了明代,逐漸產生一些新的課題,例如:大量新藥物被發(fā)現、對原有藥物有了新的認識、舊本草書中的錯誤,長期以來未被糾正。 李時珍越深入研究、為更多人看病,就越覺得如果不為傳統的本草學作一次大修正、大補充,醫(yī)藥學的水準絕對難以提升。于是,李時珍為他的人生再下了第二次重大的決定。從此,他開始了醫(yī)藥科技史上空前而且艱鉅的學術研究與編撰工作,那時的李時珍三十五歲,正值壯年。
《本草綱目》研究的對象是存在于自然界中的各種無機物與動、植物,書中呈現的科學精神,是一種實事求是的精神,用李時珍自己的說法就是「通考據」、「詢野人」。 明萬曆六年,西元一五七八年,這部近二百萬字,收集一千八百九十二種藥物的劃時代藥物學鉅著終于問世,而李時珍也由當年的壯年轉變?yōu)榘左屔n蒼的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