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雕塑相關欄目>> ●返回首頁 ●返回成語雕塑 ●雕刻加工現(xiàn)場 ●石雕設計圖庫 ●國學文化
█成語雕塑相關知識閱讀:刻舟求劍的成語典故
【原文】
楚人有涉江(1)者,其劍自舟中墜于水遽(2)契(3)其舟,曰:「是(4)吾劍之所從墜!怪壑,從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劍不行,求劍若此,不 亦惑(5)乎?以此故法(6)為(7)其國,與此同。時已徒矣,而法不徒,以此為治,豈不難哉?《呂氏春秋.慎大覽.察今》
【注解】
(1)涉江:渡江。涉,乘船渡水。
(2)遽:立刻。
(3)契:刻,動詞,用刀子雕刻。
(4)是:此處。
(5)惑:困惑;迷惑。
(6)故法:舊法。
(7)為:治理。
【故事闡述】
有一個楚國人坐船渡江,途中不小心把寶劍掉到水裡。當時這個人并沒有立刻跳下水去找那把劍,只是很快地在船身上刻了個記號,還說:「這裡就是我的劍掉下去的 地方!沟却堪锻A酥,他就從記號處跳下水去尋找劍?墒谴呀(jīng)走動了,而劍落在水裡是不會動的,用這種方法找劍,不是很奇怪嗎?
如果用舊法治理國家,而不考慮時空的發(fā)展變化,就會像這個求劍者的行為一樣令人困惑不解。這是戰(zhàn)國時,秦國丞相呂不韋在《呂氏春秋》一書中,闡述國君治理國政的道理。他認為國君治國應要符合時宜,明白世事在變,若一味沿襲舊法不知改革,那麼就無法治國。后來這個典故就被濃縮成「刻舟求劍」這一句成語,用來比喻拘泥固執(zhí)、不知變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