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德正神——土地公的由來傳說
福德正神古有后土、土正、社神、社公、土公、土地、土伯諸稱。臺灣民間福佬習稱為習稱為「土地公」;客家人習稱為「伯公」。于市街、寺廟皆用福德正神;于郊野墓地則慣用后土。
福德正神原來就是「地神」,也就是一種自然神。中國自古代起就已經(jīng)祭地神了。人們?yōu)橛型恋夭拍軌蛏L五穀,有了五穀才能養(yǎng)活人類。對于土地漸漸的發(fā)生感謝之念后來便把土地視為神明。尤其中國以農(nóng)立國,一般的人重視土地神。
《禮記‧郊特性》:「家主中霤而國主社」疏:「中霤為土神」;《呂氏春秋‧孟冬記》:「是月也.....大割,祠于公社及門閭,饗先祖五祀」高誘注:「五祀;木正句芒其祀戶,火正祝融其祀灶,土正后土其祀中霤;后土為社,金正蓐收其祀門,水正玄冥其祀井」;《白虎通》謂:「社,土地之神也!褂种^:「人非土不立,非穀不食,故封土立社,示有土地也」。中國古代即有祭祀土地的儀式,在《禮記》載有「天子社稷皆大牢,諸侯社稷皆小牢。社是土神,稷是穀神,天子祭地神,以牛羊豬三牲為大牢,而諸侯祭地神,則以羊豬二牲為小牢。
中國古代設金、木、水、火、土五行之官,五官之長稱正,《左傳》注有:「五正,五官之長」,又注「士正曰后土」,后土既為土官之名,亦為土神之名。土地公的來歷,實際上是綜合了古代君主所祭------天,地、社、稷」中的地祗和社、稷之神﹔本來天地之神,民間是不得祭祀的,大概是后來土地公出「自然神」進化為「人格神」,
民間才為他雕像來崇拜。土地公由「自然神」進化為「人格神」,掌管一小地方,如一區(qū)、一里、一鄰之事,是個小神。雖然只是個小神,但在他管轄地區(qū)內(nèi),也不能看輕他,俗語說:「得罪土地公,飼無雞」,就是這個意思。
臺灣各地的土地公,真是多得無法計算,無論是走在街頭巷尾,田間鄉(xiāng)野,到處都可看到土地公廟,以斷定本省土地公廟之多,有如天上星辰,所以有「田頭田尾土地公」的俗諺。
臺灣的諸神祭神中,對土地公的信仰,人數(shù)最多。事實上,民間對土地公祭拜的信念,也隨身時代背景的變遷而逐漸改變,土地神不僅是農(nóng)人祭拜的神,由于他能使農(nóng)人致富,而轉(zhuǎn)化為「財神」,目前的礦業(yè)、漁業(yè)、商業(yè)以及金融建筑業(yè)者,也都祭祀土地神,期望能從土地神的財富中,分享利潤。土地神的信仰意識隨著時代社會的變遷由司
掌土地之神,而兼職財神成為現(xiàn)代社會各階層人士普遍祭拜的神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