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道教神像由來介紹及傳說——雷公電母
雷公, 南極人, 名轍, 一名苗父, 鵲喙, 脇有肉翅扁伏, 人稱扁鵲, 黃帝時代, 岐伯推薦雷公, 研究人體息脈, 兼炮炙藥性。
黃帝周游九垓, 帶諸臣南行, 各乘輕車疾馳, 一日, 經(jīng)過一處湖澤邊, 雷公下車, 自往掬水解渴, 而墜入湖底, 黃帝非常著急, 令人撈救, 但聞水澤中, 雷聲霹靂, 震撼整個山谷, 救援的人回來說道, 當(dāng)游入水底時, 看見雷公已化為神, 形成人頰.龍身的形狀, 自敲腹部, 作鼓鳴聲, 黃帝駭異良久, 令人立廟祭祀, 奉為雷公. 易經(jīng)雷震/ 兌澤二卦既此爻譯。
上海辭書出版社出版的仿真彩印明彩繪孤本《補遺雷公炮製便覽》《補遺》全書有正文十四卷,總目一卷,從書的形制、版式、用紙等考察,系出明朝宮廷畫師的工筆繪,成書于明萬曆辛卯春(1591年)。十四卷內(nèi)容分作十部,分別為金石、草、木、人、獸、禽、蟲魚、果、米穀、菜,F(xiàn)存13卷完整藥條906種。書中各藥多配有彩色藥物形態(tài)圖、藥物採集圖和炮製圖,計達1128幅之多。
書名中的“雷公”,為上古醫(yī)藥家,黃帝侍臣!饵S帝內(nèi)經(jīng)•素問》有黃帝與雷公論醫(yī)道的記載。擅長藥物炮製,我國第一部中藥炮製專著《雷公炮炙論》, 傳說來自雷公之術(shù)。
《補遺》圖譜中描述,中藥炮製技術(shù),展示各種煉藥刀具(鍘刀、菜刀、尖刀等)、粉碎器(杵臼、研缽、鐵錘、人力推動的雙輪碾盤等)、鍋(蒸鍋、炒鍋、鍛鍋)、爐灶、盛器(壇、罐、缸、瓶、竹籩、籮筐、桶、盆等)、蒸籠、蒸桶、藥秤、笊籬、晾藥架,等等,這些器具至今仍有不少還在使用。炮製方法有淨(jìng)選(挑揀、淨(jìng)洗等)、乾燥(風(fēng)乾、曬乾、陰乾)、切制(切片、切段或鋸截)、粉碎(春搗、研磨、碾碎、錘碎、過篩)、水制(洗、漂、泡、淘)、火制(炙、炒、煅、烘焙、烤)、水火共制(蒸、煮、熬膠),以及一些特殊方法如童便制、火煅取瀝、醋熏、制曲等。上述圖像資料在古代本草插圖中極為罕見,是中藥炮製技術(shù)的珍貴遺存。
雷公是司雷之神,屬陽,故稱公,又稱雷師、雷神。電母是司掌閃電之神,屬陰,故稱母,又稱金光圣母、閃電娘娘。雷電崇拜,起自上古。戰(zhàn)國屈原《遠(yuǎn)游》篇有句稱「左雨師使經(jīng)待兮,右雷公而為衛(wèi)」;《離騷》中亦云:「鸞皇為馀先戒兮,雷師告馀以未具。吾令豐隆乘云兮,求宓妃之所在」。豐隆,據(jù)漢王逸注,「一曰雷師」。
漢代王充《論衡》中所述漢代的雷神,「若力士之容,謂之雷公。使之左手引連鼓,右手推椎,若擊之狀。其意以為雷聲隆隆者,連鼓相扣擊之音也」。雷公當(dāng)是人形。
《山海經(jīng)》中有多處關(guān)于雷神的記載,稱雷神是「龍身而人頭,鼓其腹」,當(dāng)是獸形。
武當(dāng)山供有雷神像。鳥爪、人足、猴面、三目、鷹嘴、身著胄甲,肩生兩翼,形象異特、威猛,觀之令人懼畏。
雷神,司雷之神。雷神信仰源于遠(yuǎn)古人對雷閃現(xiàn)象的自然崇拜。古人想像的雷神形象,最早由雷獸變成人獸一體,又變成人格化的神,經(jīng)過了漫長的演變過程。
據(jù)記載,真武大帝主持的北極右勝府,俗稱雷部,所轄諸神有:雷公、電母、風(fēng)伯、雨師、龍神、河伯等。
魏晉南北朝時期,雷公變?yōu)楂F形!端焉裼洝贩Q雷神「色如丹,目如鏡,毛角長三尺,狀如六畜,似彌猴」。
唐崔致遠(yuǎn)有句稱「使電母雷公,鑿?fù)庥虺熘贰埂K翁K軾亦有詩稱「麾駕雷公訶電母」。宋元以后,電母更有名姓,《鑄鼎馀聞》稱「電母秀使者,名文英」。《元史》的《輿服志》說到軍中有「電母旗」,旗上畫神人為女人形,「纁衣朱裳白褲,兩手運光」。
明代小說《西游記》和《北游記》都寫到電母,稱"金光圣母"或"朱佩娘"。
雷公電母之職,原來是管理雷電。但是自先秦兩漢起,民眾就賦予雷電以懲惡揚善的意義。《史記》的《殷本紀(jì)》稱「武乙無道,暴雷震死」。王充《論衡》的《雷虛》篇稱「盛夏之時,雷電迅疾,擊折樹木,壞敗室屋,時犯殺人」,「其犯殺人也,謂之陰過,飲食人以不潔凈,天怒擊而殺之。隆隆之聲,天怒之音,若人之響噓矣」。其雷電都具有代天行道、懲罰陰過、震死暴雷的意思。
道教繼承中國古代對雷公電母的信仰。唐五代高道杜光庭在其編定的《道門科范大全集》的多種祈求雨雪的科儀中,都以雷公電母作為主要啟請的神靈。
北宋以后的神霄派、清微派道士施行雷法,《道法會元》稱雷法之基礎(chǔ)是「氣」,「道中之法者,靜則交構(gòu)龍虎,動則叱吒雷霆」,而雷公作為主管雷霆的九天應(yīng)元雷聲普化天尊(即雷祖)的下屬神靈,在施法中予以迎送、召喚、調(diào)遣和施雷等事。
在一些規(guī)模較大的道觀和廟宇中,常有雷公電母的供奉。雷公神像作力士狀,裸胸袒腹,背插雙翅,額具三目,臉赤如猴,下巴長而銳,足如鷹爪。左手執(zhí)鍥,右手執(zhí)錘,作欲擊狀。自頂至旁,環(huán)懸連鼓五個,左足盤躡一鼓,世稱雷公江天君。
大約在唐宋時期,閃電之神變成電母。唐崔致遠(yuǎn)有句稱「使電母雷公,鑿?fù)庥虺熘贰埂K翁K軾亦有詩稱「麾駕雷公訶電母」。宋元以后,電母更有名姓,《鑄鼎馀聞》稱「電母秀使者,名文英」。《元史》的《輿服志》說到軍中有「電母旗」,旗上畫神人為女人形,「纁衣朱裳白褲,兩手運光」。明代小說《西游記》和《北游記》都寫到電母,稱"金光圣母"或"朱佩娘"。(資料來源:石工坊雕刻)
職能:雷公電母之職,原來是管理雷電。但是自先秦兩漢起,民眾就賦予雷電以懲惡揚善的意義。《史記》的《殷本紀(jì)》稱「武乙無道,暴雷震死」。王充《論衡》的《雷虛》篇稱「盛夏之時,雷電迅疾,擊折樹木,壞敗室屋,時犯殺人」,「其犯殺人也,謂之陰過,飲食人以不潔凈,天怒擊而殺之。隆隆之聲,天怒之音,若人之響噓矣」。其雷電都具有代天行道、懲罰陰過、震死暴雷的意思。道教繼承中國古代對雷公電母的信仰。唐五代高道杜光庭在其編定的《道門科范大全集》的多種祈求雨雪的科儀中,都以雷公電母作為主要啟請的神靈。北宋以后的神霄派、清微派道士施行雷法,《道法會元》稱雷法之基礎(chǔ)是「氣」,「道中之法者,靜則交構(gòu)龍虎,動則叱吒雷霆」,而雷公作為主管雷霆的九天應(yīng)元雷聲普化天尊(即雷祖)的下屬神靈,在施法中予以迎送、召喚、調(diào)遣和施雷等事。
閃電娘娘,又名雷婆、金光圣母、電母等尊號。閃電娘娘即雷神之配偶。形象為:容如女,貌端雅,兩手執(zhí)鏡,號曰電母秀天君。髡茁壯,赤色甚短,兩足但三指,大略皆如人形。良久,云氣斗暗,震電閃爍,遂去不見。
元代新劇「柳毅傳書」第二折,雷公、雷母與小火龍在涇河戰(zhàn)門,雷母兩手執(zhí)鏡運光。」自此,元代軍中出現(xiàn)「雷母旗」,畫神為女人形,纁衣朱裳白褲,兩手運光。嗣后,塑成電神像,號曰「雷母秀天君」;「北游記」中將電母命名為朱佩娘。
相傳閃電娘娘的兩面鏡,是由雷神所贈與,俟雷神擊惡人時,由電母先放雷光,照得明白,以免誤傷。古今廟宇,均將雷公、風(fēng)伯、雨師分列雷神左右奉祀;釋教東傳,大乘佛教之寺庵遂,有護法金剛之誕生。
其實早在唐代即已出現(xiàn)雷母,崔致遠(yuǎn)著「補安南錄異圖記」謂:雷母雷公鑿?fù)庥虺熘;至宋朝蘇軾詩中,便有「麾駕雷公呵電母」之詩句。
雷公神誕之日為六月二十四日。一般信徒只是在祈求雨雪時才奉祀雷公電母,專門奉祀的已不多見。但在道教大型齋醮儀禮中仍列有雷公電母之神位。
摘自中國宗教神明<沈平山著作>
了解石工坊雕刻工廠其它各種石雕佛像:
【石雕佛祖】【石雕觀音】【石雕菩薩】【石雕彌勒】【石雕羅漢】【石雕護法神將】【石雕道教神像】【石雕小沙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