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道教神像由來介紹及傳說——文昌帝君
文昌帝君,又稱「文昌星君」、「梓潼帝君」,是中國古代學問、文章、科舉士子的守護神,主宰功名與祿位!肝牟乖翘焐狭堑目偡Q,即文昌宮,六星各有其名:上將、次將、貴相、司命、司中、司祿。
文昌帝君又名梓潼帝君,為道教供奉的主宰功名利祿之神,是中國古代學問、文章、登科舉士的庇佑神,在道教神仙系統(tǒng)地位較高!稓v代神仙通鑒》說他“上主三十三天仙籍,中主人間壽天禍福。
文昌信仰來源于中國古代的星宿信仰。文昌本是天體中的一個星座!冻o》云:文昌六星,在北斗魁前。高厚《蒙術》 云:文昌六星在北斗之左,其六星各有神司職守,一上將,主建威武,二次將,主正左右,三貴相,主理文緒;四司祿,主賞功進爵,五司命,主滅咎;六司寇,主佐理寶。道教認為:文昌明,文運將興。
除了書院奉祀外,有部份的恩主公廟也祀奉文昌帝君,文昌帝君并非一位,實為五文昌的簡稱,包括梓橦夫子、山西夫子、朱衣夫子、孚佑夫子,魁星夫子等五位。南投縣奉祀文昌帝君的廟也不少,其中有一個特色是很多書院本身就是文昌君祠,如南投市的藍田書院,集集的明新書院,草屯的登瀛書院,都有奉祀文昌帝君,又如日月潭德化社明德宮所奉待的文昌帝君本來也是奉祀在光華島上的正心書院的。
《云笈七纖》文昌星神君,字先常,天子司命之符也。中央司命者,或曰制命丈人,主生年之本命,攝壽天之簡札,太一變魂而符列,司命混合太一,以行籍而由之,故稱丈人焉。 一名理明,初字元度卿,一名神宗,一名靈華。
老君曰:左司命一人也,姓韓名思,字元信,長樂人也。司靈、司伐等屬焉。左司命有三十六大員官。右司命姓張名獲邑,字子良,廣陽人也。司錄,司非等屬焉。右司命也有三十六大員官。
天師曰:韓張二司命,皆漢高帝之臣也。
文昌神應世化生,有七十三化,七十九化之說。據說,玉帝命張氏子主掌文昌宮及人間籍,所以元代時封其神為文昌帝君。
又因帝君世居四川梓潼而得名梓潼帝君。
據《華陽國志》卷十記載,梓潼縣有惡子祠,又名善板祠, 人民以雷杵供奉,原為雷神,唐代以后,梓潼神即源于此。
梓潼神,姓張名惡子,—名亞子。仕晉,戰(zhàn)而死,人們立廟祀之,或稱其為蛇精,任蜀地守護神,后地位逐漸提高,流傳日趨廣泛。他能預知士人的科舉命運,受到士人的尊崇。相傳其誕辰為農曆的二月初三日。
唐代開始,歷代帝王對文昌帝君均有優(yōu)隆封祀。唐明皇狩蜀,神迎于駟馬橋,因而追封為左丞相,唐僖宗播遷,文昌亦育助,封為濟順王。宋代,科舉制度一度得到重視,于是各地 禱祀文昌保佑功名利祿,風氣尤盛,而蜀地
張亞子祠最為靈驗,士大夫過之,得風送雨,必至宰相,進士過之,得風雨必至殿魁。
王安石幼年曾過張亞子祠,風雨大作,以后果然位至丞相。宋真宗時,咸平中益叛亂,文昌神助平判有功,四年(1001年)宋真宗追封為英顯武烈王。趙宋時,宋太祖封其為圣文仁武孝德圣烈王,宋理宗景定(1260年1265年)五年(1264年)三月二十九日封文昌神為神義圣武孝德忠仁王,元仁宗延佑(1314-1321年)三年(1316年)七月七日累封神至輔元開化文昌司祿宏仁帝君。
宋元有道士假託梓潼帝君降筆作《清河內傳》自述其身世,言梓潼君本是吳會間人,生于周初,經七十三化,一直為士大夫,后在西晉末年再度降生在越之西軎之南,姓張名亞子,字霈夫,又曰張善熏。少年時即秉異操,有隱遁之意。夜間獨處一室,常自笑,全身發(fā)光,鄰里驚異,紛紛向其祈禱,靈驗之事頗多。后升天登仙而去。百姓為其立廟于梓潼縣七曲山的清虛觀,成為梓潼神,歷代受封,至元仁宗延佑三年 (1316年)敕封為 "輔元開化文昌司祿宏仁帝君" ,簡稱"文 昌帝君"。玉皇大帝令其掌管文昌星神之府并主管人間祿籍。至此,梓潼神與文昌星神合二為一,成為主宰天下功名利祿之神,讀書人多立祠祀之。
由古至今民間一直深信文昌帝君為主宰功名、祿位之神,故而每年考季來臨之際,便有許多信眾,備齊禮果,攜子帶女虔誠祈求文昌帝君顯靈,保佑學子金榜題名?技緛砼R時考生將其淮考證和供品齊供上桌,供品取諧音或表意義,如橘子表吉利、青蔥表聰明、金棗表金榜題名、芹菜表勤讀、菜頭表好采頭、桂花葉表貴人助等。
文昌祠正殿供奉文昌帝君及其左右侍者,右殿供奉歷代圣賢神位,左殿供奉魁星。文昌既是星名,亦為神明,民間一般稱文昌星、文昌神或文昌公。
至于人格神的說法,文昌帝君又稱梓潼、文昌帝、濟順王、英顯王、梓潼夫子、梓潼帝君與靈應帝君,掌管世間文運,所以讀書人皆祀之。
唐宋屢封至英顯王,道家謂梓潼掌文昌府,事及人間祿籍,元加號為帝君,而天下學校亦有祠祀者!刮牟劬卸虖,左執(zhí)書者天聾,石執(zhí)塵者為地啞,旨在曉諭世人凡事謙沖為懷,裝聾作啞, 好好讀書,切莫鋒芒畢露。
赤嵌樓歷經三百多年之變化,樓房之增修次數(shù)頗多,然其于臺南市所扮演之角色,卻一直是十分地重要,F(xiàn)存之赤嵌樓,由南面的庭園、北面之樓閣及西面之蓬壺書院門廳所組成,庭園草木扶疏,立有國姓爺受降之雕像,靠樓閣之牆基上,則立有九塊石龜御碑,其是移自于大南門城邊,為清隆五十三年(一七八八年)讚賞平定林爽文之役之記功碑,碑以花崗巖所雕,碑首鏤刻雙龍,碑文滿漢個四篇,二者合璧一篇,所有碑是立于狀似石龜之贔屭之上,其為龍生九子之一,生好負重,然由于其貌與龜無異,一般人均稱之為「龜碑」。 (資料來源:石工坊雕刻)
此城實際上由一個大臺及附屬于東北角與西南角兩個小臺組成。大臺上有一 座荷蘭式三層樓建筑,其山牆屋頂為十字交叉 ,四面均有梯狀山牆。兩個小臺上也各建有單 層建筑,為四坡屋頂式,四隅并建有出挑的寶 塔形眺望亭可容一人站立。入口設于西邊臺基 中央,東西南北各設有抱座。周方45丈3尺 ,無稚堞,樓高3丈6尺有奇。右后穴窖,左 后浚井,前門外左又有一井,門額有精鐵鑄成 的荷文四字。外壁厚達180公分,內牆有8 5公分,當年潮水可涌到城壁下,前方即為碼 頭。
清光緒年建造的三閣約略就在原來荷人城堡的三座臺基之上,兩座小臺稍有移動,今天我們還可以很清楚看到 東北角小臺的內部磚供壁。
現(xiàn)有二棟閩南式閣樓,立于原有普羅民遮城改為之基座之上,上有主要建筑一座,南北各有望樓,荷蘭時期之城堡只遺留西面之門及東北角之殘蹟二處,這些磚材是來自于印尼爪哇島,并以糯米汁、糖漿、砂與牡蠣殼之混合物為灰漿。
閣樓之中,海神廟位于南面,文昌閣位于北面,二者屋頂均是重簷歇山之表現(xiàn),重簷之間繞以綠釉花瓶欄桿。海神廟目前懸以「赤嵌樓」門匾,內部當作赤嵌樓的展示館,東面花瓶形門洞,相當別緻。文昌閣目懸有沉受謙所題「文昌閣」匾,一樓亦作為展示之用,二樓則祀魁星,右手執(zhí)硃筆,左拿墨斗,一足踏鰲首,一腳踢星斗,以象徵「獨占鼇頭」之意。二棟建筑皆位于臺基之上,臺基中間均有龍形御路之設置,牆面則開書卷形之窗戶。二座閣樓中間現(xiàn)有一口古井,傳說中可通往安平熱蘭遮城,是真是假,留待游人自行想像。整座高起之基座周圍,砌以磚造欄桿,南面之欄桿還立有可愛之小石獅。南面基牆則嵌以歷代石碑甚多,西面庭園中亦佈滿石馬,石駝與技勇石等歷史文物。蓬壺書院門廳是該書院留存較具原貌之清代建筑,面向西面,裝修簡樸,可順便一覽。
目前赤崁樓的陳列室只有三間,除了圖片、模型、說明文外,別無他物。海神廟一樓的兩邊牆壁上展示清代統(tǒng)治臺灣之圖片,并陳列了古代臺灣與內地海上交通模型圖、臺灣大陸古今地形變化模型圖,以及早期大型船隻模型,有漢族樓船、廣船、南京船、蒙衝船等。
文昌閣一樓除了陳列普羅民遮城復建模型外,展覽赤崁樓史略、古物介紹圖說、臺灣古地圖、鄭成功光復臺灣與荷締約條款書等有關館史、荷據、明鄭等時代之文物資料。二樓中,典祀魁星,有清代臺灣科舉與臺南名進士簡介,文人雅士登樓題詩之遺蹟。
摘自中國宗教神明<沈平山著作>
了解石工坊雕刻工廠其它各種石雕佛像:
【石雕佛祖】【石雕觀音】【石雕菩薩】【石雕彌勒】【石雕羅漢】【石雕護法神將】【石雕道教神像】【石雕小沙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