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建名詞及各主要構(gòu)造解釋
五千年悠悠華夏文明,造就了中華獨有的文化特色,也造就了中國獨特的建筑文化特色。中國的古建筑是世界最寶貴的文化遺產(chǎn),他是華夏文明的重要代表和成就。下面我們來了解一下中國古建當中的一些名詞及主要構(gòu)造的一些解釋:
臺基部分:
(1)石砛:臺基邊緣的石條,入口處特別要整塊完的,不能有接縫。
(2)柱珠:即柱礎,為石塊雕成,高略等于柱徑。有圓鼓形、瓜瓣形、蓮瓣形及八角形等,其功用可防水滲入木柱,亦有美觀作用。
(3)磉石:在柱珠下面的正方形石塊,承受柱子壓下來之重量。
(4)斜魁:通常在正殿臺基前方中央置一個傾斜石塊,上雕云龍,又稱御路。原方便神轎出入,浮雕有止滑作用。
(5)石鼓:亦稱為抱鼓石或石球,置于中門門柱前方。它的功能是作為門柱的柱礎的一部份,可以防止門柱搖動,石鼓的下方有基座,有如柜臺腳。
(6)石獅:置于中門門柱前,實際上與石鼓的作用同。左邊放雄獅,造型威而不猛,上身挺起,前肢玩繡球。右邊放雌獅,戲小獅子。
(7)石門枕:又稱為門箱,形狀有如箱子,置于邊門之門柱前,亦是柱珠的變形,有穩(wěn)定門柱作用。
屋身部分:
(1)石垛:即牆上之石塊。亦寫成石堵,通常分為頂垛,垛仁、腰垛、下裙垛及座腳五個部分。埋仁的高度等于人眼高度,可雕空成為窗子,疵資龍爐圖案最多。
(2)祈求吉慶垛:置于廟宇前殿門口兩側(cè)之牆上。雕上武將持「旗」,童子持「球」,另一邊亦雕「戟」與「罄」。取諧音之意--「祈求吉慶」。
(3)水車垛:牆上高處的一種水平裝飾帶,有凹凸線腳,里面安置泥塑人物或彩畫。
(4)龍柱:廟宇才可置龍柱,龍身纏繞一周,通常頭下尾上,但亦有少例頭上尾下,較近代的廟宇喜在一柱上作雙龍,稱為「天翻地覆」法。除龍柱外,另有人物柱,花鳥柱或楹聯(lián)柱等。
(5)四點金柱:一座建筑室內(nèi)中央最主要的四項柱子稱為四點金柱。
(6)付點柱:在四點金柱前后的柱子都稱為「付點」或「副點」柱,意為次要的柱子。
(7)封柱:被門窗夾住的柱子稱為封柱,封柱較單純,不施花鳥或人物等雕刻。
(8)平柱:與山牆結(jié)合的柱子,又稱為附壁柱。
屋頂部分
(1)簷板:屋簷下的扁長形木板,可保護屋瓦下的桷木。
(2)桷木:即椽子,置于桁木之上,屋瓦之下。
(3)筒瓦:竹筒形的瓦,多用于較正式的建筑,民房多用略彎曲的板瓦。
(4)瓦當:筒瓦最下面的一塊置有圓形物,上面有圖案。
(5)滴水:兩個瓦當之間的尖形物,又稱為雨廉,雨水即由此處落下。
(6)燕尾脊:彎曲的屋脊,兩端可作成燕尾式分叉裝飾稱為燕尾脊,廟宇及官宅多用之。
(7)西施脊:廟宇屋主脊之上再加一層屋脊,使之更高聳華麗。
(8)鵝頭:山牆頭的部位稱為鵝頭,因形如馬鞍,又有人稱之為馬背。
(9)剪黏:一種貼瓷片的技巧,利用各種頻色的碗片以灰漿固定,作成人物花草等裝飾,多置于屋脊上,近年都用玻璃片或塑膠片代替。
(10)交趾燒:來自廣東方面的陶藝技巧,作成各種生動的人物走獸放在屋脊上或水車垛上。
(11)鳥踏:在山牆外面以磚砌成凸出的水平線條,其原來功用是防止壁面淋雨,后來漸轉(zhuǎn)變?yōu)檠b飾帶。
(12)規(guī)帶:即垂脊,前后方向的屋脊。
(13)牌頭:在規(guī)帶最下方作成收頭,其上可置假山等剪黏裝飾。
(14)四垂頂:四面均有屋頂?shù)男问,又稱為四面落水頂。大廟的正殿常使用這種形式的屋頂,如臺南孔廟大成殿,武廟大殿及臺北龍山寺大殿等。 (資料來源:石工坊雕刻)
|